以文學之力傳遞社會溫情,報告文學《“隱形”的孩子》發(fā)布會舉行
“中國故事獨特瑰麗,其精彩程度遠超一切想象,這就是非虛構寫作的厚實土壤,也是我作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,或者說非虛構寫作者的信心和勇氣。在我看來,作家不僅要贊頌美好,更要勇于回應社會關切。”7月13日,重慶文學公開課暨《“隱形”的孩子——關于“校園霸凌”的社會觀察》新書發(fā)布會亮相精典書店。分享創(chuàng)作感受時,該書作者、中國報告文學協(xié)會理事、重慶市作協(xié)副主席李燕燕如是說。
李燕燕在分享中。記者 趙欣 實習生 劉名揚 攝
本次活動由重慶市作家協(xié)會、重慶新華出版集團、重慶日報、《當代》雜志、北京文學期刊中心主辦,重慶出版社承辦。以“讓目光投向校園,讓霸凌者無處隱形”為主題,李燕燕分享了創(chuàng)作幕后故事?!懂敶分骶幮斐苛?、《北京文學》執(zhí)行主編師力斌等嘉賓應邀做客,他們認為,這是一部以文學之力傳遞社會溫情的佳作。
讓“隱形者”能被“看見”
報告文學作品《“隱形”的孩子》,由主線作品《校園之殤——關于“校園霸凌”的社會觀察》和“外一篇”《長大的他們——大齡孤獨癥患者的社會融合之路》組成,聚焦于校園霸凌和孤獨癥兩大社會話題。其中,校園霸凌作為一項全球性治理難題,近年來愈發(fā)受到關注,但在文學領域而言,觸及這一話題的作品還比較罕見。李燕燕以其敏銳的社會觀察力和深刻的文學筆觸聚焦這一話題,既飽含人文關懷,又直擊人心。
其中,《校園之殤》首發(fā)于《北京文學》,后被《新華文摘》轉載,入選“2024年度《北京文學》優(yōu)秀作品”。作品通過深入剖析“邯鄲案”等多起校園霸凌事件,揭示了校園霸凌背后的社會問題,關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長?!堕L大的他們》首發(fā)于《當代》,以翔實的信息和動人的細節(jié),展現(xiàn)了孤獨癥患者家庭在相關機構與福利組織幫助下,積極自救與相互扶持的過程,將大齡孤獨癥患者的社會融合問題呈現(xiàn)在公眾視野之中。
“兩篇作品內容各異,但有深層次的內在聯(lián)系?!崩钛嘌嗾f,遭受校園霸凌的群體和她采訪的大多數(shù)大齡孤獨癥患者都以青少年為主,而存在霸凌的班級常有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,“更重要的,無論是被霸凌的孩子,還是難以融入社會的大齡孤獨癥患者,很大程度上都是‘隱形的’。而我要做的,就是讓他們‘被看見’?!?/p>
她直言,自己也曾是個校園霸凌受害者,雖然長大后會刻意忘記那些傷害,但潛意識深處,一些心理創(chuàng)傷仍然存在,“因此,我對這個題材格外關注,加上近年來校園霸凌事件不斷被曝光,但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,當事人的隱私與創(chuàng)傷共同構成了不可見的悲傷故事。我想通過這些文字與大家探討,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孩子?”
“校園霸凌我曾親身經歷,關注孤獨癥患者則因為他們就在我身邊?!崩钛嘌啾硎?,我國孤獨癥患者及其家庭越來越被關注,社會保障和救助工作也在逐步完善,“真正的共情一定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之后。我們的社會有義務為他們提供多元化、高質量服務,并且能夠覆蓋全生命周期,讓‘來自星星的孩子’也能順利長大?!?/p>
以文學之力彰顯社會溫情
活動現(xiàn)場,來自文學界、出版界的眾多嘉賓從文學創(chuàng)作、社會責任、法律實踐等不同角度,深入探討了校園霸凌問題的解決路徑,以及以文學之力彰顯社會溫情、報告文學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獨特價值等相關話題。
“文學關乎人性,文學反映人心,文學能帶給我們力量。我們都會遇到睡眠、教育、孤獨、校園霸凌等問題,這些是人之為人可能面臨的困境,而文學能讓我們反思這些問題。去深入書寫和追問,更是作家的擔當?!闭劶啊缎@之殤》,師力斌表示,張藝謀的《第21條》上映后,他便與李燕燕討論能否創(chuàng)作一部校園霸凌題材作品,“很多事情可能會隨畢業(yè)淡忘,但燕燕卻把這些打撈出來,讓我們留意到那些曾被忽視的東西。那些事可能是一些受害者一生的秘密,藏在陰影里,而這部作品就像揭開了冰山一角,讓陰暗的角落照進了陽光。”
徐晨亮說,李燕燕為創(chuàng)作校園霸凌與孤獨癥題材的作品她堅持奔走,深入采訪受訪者達上百小時,克服重重困難獲取第一手資料,展現(xiàn)了作家的專業(yè)態(tài)度。他認為,文學創(chuàng)作天然地是一種“小數(shù)據(jù)的寫作”,李燕燕從有限的個案去抵達更具普遍性的主題、更廣拓的精神境遇,探索了角色背后的生命故事,就這點意義來看,她的作品超越了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,通過鮮活細節(jié)呈現(xiàn)深層社會現(xiàn)實,從文學角度以小切口揭示了深層問題。
“這部作品以文學的筆觸讓冰冷的現(xiàn)實變得可感可觸,剖開了校園霸凌背后復雜的社會肌理,更像一盞溫暖的燈,照亮了那些‘隱形’的人?!敝貞c新華出版集團副總經理李炳仁說,出版是文字的傳遞,更是責任的擔當,報告文學作品尤其與時代和現(xiàn)實生活相呼應、同頻共振,具有強大的力量,也是重慶新華出版集團的價值選擇和實踐方向,未來還將推出一批優(yōu)秀報告文學作品,為重慶打造西部文學創(chuàng)造、創(chuàng)新高地做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