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流光練習曲》:挖掘音樂的力量
穆薩的短篇小說《流光練習曲》講述一位年輕女鋼琴家為準備重要比賽,棲身于郊區(qū)一棟廢棄待拆大樓頂層的獨特經(jīng)歷??占诺沫h(huán)境意外催生了她在黑暗中演奏的自由,但偶然目擊的意外事件又將她拖入深淵。臆想中的“聆聽者”扭曲了她的演奏,卻也為其注入別樣的情感。
這個故事的魅力,首先在于作者營造氛圍和刻畫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他擅長用冷靜筆觸描摹真實的細節(jié):大樓的塵埃、寂靜、光影變化,黑暗中琴鍵冰涼的觸感,因恐懼樓道而被迫留宿的窘態(tài)……熟悉的都市生活秩序被剝離,個體陷入恐懼與不安。正當讀者以為主角即將逃離,作者筆鋒一轉(zhuǎn),揭示這片“荒野”的奇異饋贈:當視覺被黑暗徹底剝奪,聽覺反而變得無比敏銳。主角在全然的黑暗中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演奏狀態(tài),得以更深入地觸摸音樂的本質(zhì)。環(huán)境,這個最初的敵人,卻成為她藝術探索的特殊盟友。
情節(jié)的轉(zhuǎn)折點是目睹樓下情侶的“埋嬰”事件,這次意外帶來的沖擊是巨大的??謶帧⒈瘧?、憤怒瞬間淹沒了她,幾乎要將她壓垮。她一遍遍彈奏那首《流光練習曲》時,那些堵在胸口、無法言說的復雜情緒,仿佛找到一個安全的出口,通過指尖的力度、節(jié)奏的快慢、旋律的起伏,被釋放出去。她的演奏,不再僅僅是技巧的展示,而變成一種深刻的情感宣泄與自我療愈。
當那對情侶拎著一袋粽子敲開主角的門表達感謝時,真相浮出水面:他們埋葬的是一只被前主人遺棄、他們盡力救助卻依然病弱夭折的小狗。他們與她一樣,都是被生活放逐到這里的普通人,并且被她的琴聲治愈。
誤會解除,鋼琴家面帶笑意地坐在琴凳上時,她的琴聲竟然“和昨日沒有什么區(qū)別”。這意味著那些因誤解而產(chǎn)生的強烈情感并沒有因為真相揭曉而消失,而是早已在反復彈奏中被音樂吸收、冶煉,最終融入指尖,沉淀為作品肌理的一部分。至此,音樂超越環(huán)境、超越真相與對錯,包容了全部的生命體驗。
所謂“流光”,既是指那首被反復打磨的練習曲,更是指在環(huán)境與心靈的碰撞中,音樂所煥發(fā)的治愈之光。作者試圖讓我們看到,環(huán)境或許會影響人的心境,但音樂的力量,足以讓心靈在任何境遇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節(jié)奏,完成一場溫柔而堅定的自我救贖。
(作者:張馨予,系《飛天》雜志編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