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太婆性杂交毛片,国产第6页,天天操夜夜爱,精品国产31久久久久久,大香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,国产又黄又嫩又白,精品国产日本

用戶登錄投稿

中國作家協(xié)會主管

隔河見山盡開顏
來源:北京晚報 | 何頻  2025年09月05日06:52

去年國慶節(jié)和今年元宵節(jié)的前幾天,我回焦作老家與弟弟衛(wèi)平興致勃勃登高,在家門口的山頭上,隔著廣袤、錯綜的大地,竟兩次看到黃河南岸之山——老家人素來稱“邙山”?!安删諙|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,雖然此情此景和陶令詩句的意象很懸殊,但這一刻望遠見山,讓人倍感興奮。

太行山自新鄉(xiāng)西來,到了焦作地界,最外面的一層系淺山;我讀初中的時候,和同伴在東山上望過黃河。幾十年過去,山河面貌伴隨城市化進程發(fā)生巨大改變,工業(yè)化、電氣化、氣候暖化等多重因素,導(dǎo)致大氣污染嚴重。本世紀初,秋、冬兩季豫北霧霾最嚴重的時候,經(jīng)常是進了焦作市區(qū),仍不見太行。

元宵節(jié)過后,2月4日立春那天,開車去洛陽玩。途經(jīng)鞏義的南河渡時,見一地大白霜,不一會兒,太陽升高而白霧散盡。站在黃河與伊洛河匯流的丁字壩上,看到群山之巔在溫縣北面出現(xiàn),仿佛海市蜃樓——此刻的南太行,是青紫色的。

我“得寸進尺”,且天遂人愿——3月春分和7月小暑前,兩次在鄭州花園口景區(qū)的黃河大堤上,遠隔約一百公里,“悠然見太行”。

“花園口”是著名的黃河地標(biāo)?;▓@口的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往北直通新鄉(xiāng),與京廣鐵路、新107國道、京港澳高速、南水北調(diào)中線干渠并行進京。太行山在新鄉(xiāng)呈“牛軛”狀(牛軛是牛佩戴的頸箍,以防走脫),由此一路北上,和上述大通道相平行。在這里遙望太行山,看太行山拐彎,比從焦作南望邙嶺距離更遠、角度更奇。

新鄉(xiāng)歷史悠久,牧野之戰(zhàn)就發(fā)生在這里,古黃河之“山經(jīng)大河”“禹貢大河”“漢志大河”,均經(jīng)新鄉(xiāng)曲折北上。想當(dāng)年,新鄉(xiāng)還是新中國平原省的省會(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),后來焦作一度歸新鄉(xiāng)地委領(lǐng)導(dǎo),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徹底分開。舊年間老家人去鄭州、武漢、石家莊、北京,只有一條鐵路,必須在新鄉(xiāng)火車站換乘。

我對新鄉(xiāng)親切且熟悉,單是近些年在新鄉(xiāng)看太行,就有好幾次。2021年8月到衛(wèi)輝采風(fēng),我在古城東北角的“望京樓”上四顧遠望,繼而直面太行。清秋時節(jié),視野開闊,斜陽輝映大地上青綠、繁茂的植被,天色澄明而山峰巍峨。隔一年的深秋,寒露重陽菊花開,我從鄭州北上,才過了新鄉(xiāng)七里營,驀然見太行:大山如城墻,逶迤又雄壯。

今年3月20日,春光明媚,花園口綠柳飛舞,雜花生樹,游春踏青之人擠滿了黃河大堤和觀景廣場,甚至有臥床的病人,坐著推車來賞春光。恰逢春分,想不到我和小友磊超發(fā)現(xiàn)南太行在北面“橫空出世”,一連換了好幾個地點,都能清楚地望見遠山。我趕忙拍照,和家人分享自己的“奇遇”。

三個多月后的7月5日,鄭州高溫且萬里無云,為了驗證春分所見,一天之內(nèi),我兩赴花園口。早晨沒有得逞,待下午五時再去,人還沒上大堤,目光掠過樹木頂端,見太行山如國畫墨影,先行出現(xiàn)。更神奇的是,傍晚日落大河,天空被晚霞染成淺紫色,太行山竟顯示出重巒疊嶂之本色。繞樹三匝,流連忘返,直到晚上八點,在最后一抹暮影殘紅中,南太行還遲遲不肯謝幕。

其實去年10月19日到嵩山時,我也有“艷遇”。

那天午后,由登封市區(qū)西出少林,翻山經(jīng)過古轘轅關(guān)走十八盤下山,得見太行、王屋二山和中條山,與古人所見完全相同——

明代人文地理學(xué)家王士性是官員,周振鶴先生稱“士性之游,多假仕宦之便而已”。萬歷五年(1577),王士性中進士,授朗陵(即河南確山)縣令;屆滿述職時,他不走便捷的官道,由確山向西,取道泌陽、南陽之伏牛深山區(qū),直奔嵩山而來。第一站是嵩陽書院,“入嵩陽宮,外立唐巨碑,碑后植漢封三柏,其最大者南枝一節(jié)瘇甚,從者指此木癭也,空其中,余遂割癭注酒滿飲之。畢,入拜二程夫子像”。彼時,天空澄明潔凈,河帶山礪,一望無際。在少林寺對面的御砦山煉魔亭,王士性登高望遠:“登亭則伊洛二河環(huán)繞其下,河外邙山橫亙,山外復(fù)為黃河一線西來。河北又見中條諸山逶迤不絕,二百里內(nèi)一目盡之,卓哉觀也!”(《嵩游記》)

鄭州與新鄉(xiāng)的距離約為九十公里,花園口在鄭州北郊,太行山在新鄉(xiāng)北郊,距離約為二百里,與王士性所言“二百里內(nèi)一目盡之”相仿佛。人極目遠眺,究竟能“眺”多遠?唐詩慣用浪漫主義手法抒情,故云“欲窮千里目,更上一層樓”。

這些年,空氣質(zhì)量持續(xù)改善,望遠不止黃河兩岸。趁著成都好天氣,西望大雪山,與杜甫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。窗含西嶺千秋雪,門泊東吳萬里船”成功互證。古人有“十大雅好”——焚香、品茗、聽雨、撫琴、對弈、蒔花、讀書、候月、尋幽、酌酒,還有“二十四雅”之謂等,似乎其中都未包含“望遠”,不能不說是個小遺憾!

一年四季隔著黃河而輕松見山,是我近年來的親身經(jīng)歷。

我是一個自覺的“氣候問題觀察者”,且附庸風(fēng)雅,常以古代情懷律己;前者是科學(xué),后者有詩意。青山不停步,我要久久為功,持續(xù)望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