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洪子誠:種種可能,周夢蝶與辛波斯卡
因為知道我“偏愛讀詩的荒謬,勝過不讀詩的荒謬”(仿辛波斯卡詩句:“我偏愛寫詩的荒謬/ 勝過不寫詩的荒謬”),詩人周夢蝶5月1日(2014)去世,臺灣的朋友很快就把這個信息告知我。
2017-05-04
-
門多薩:相隔幾世紀,還是會被堂吉訶德深深地吸引
門多薩站在阿爾卡拉大學門口。
2017-05-04
-
他把那些可悲可笑的事,寫成美的藝術
圖為美國畫家安德魯·懷斯的作品《克里斯蒂娜的世界》。
2017-05-02
-
阿多尼斯在羅馬:“自由是我的國度”
熟悉阿多尼斯的人都知道,他一高興就喜歡舉起右手,讓你和他做一個“高五擊掌”(“high five”)動作。
2017-04-25
-
薩福的詩與埃及的木乃伊
木乃伊外殼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表面刻寫經(jīng)文和繪制與墓葬相關的圖畫,許多寫有希臘文和科普特文的紙草就以這種方式被保存了下來。
2017-04-25
-
喬伊斯:用天才向極峰探險
導語:語言的一大作用是表現(xiàn)我們尚未習慣其去表現(xiàn)的事物, 帶領我們前往并不熟悉但精彩有趣的地方。
2017-04-24
-
止庵:福爾摩斯和華生的敘事學
你想,這種奇案,豈是尋常差人能辦的事。
2017-04-24
-
赫爾曼·黑塞 人的使命就是回到自我
赫爾曼·黑塞(Hermann Hesse,1877-1962),德國作家,詩人。
2017-04-18
-
川端康成之死與他的“隱秘戰(zhàn)爭”
無法擺脫的哀愁 1948年11月12日,日本東京。
2017-04-17
-
作為“文化英雄”的博爾赫斯
編者按 今天的博爾赫斯已被重構為不折不扣的“文化英雄”,散發(fā)著諸如“后現(xiàn)代主義文學大師”、“反極權主義的知識分子”的光輝。
2017-04-17
-
彼得·蓋伊《現(xiàn)代主義》:現(xiàn)代主義對于當代的意義何在?
彼得·蓋伊 克努特·漢姆生 漢斯·霍夫曼作品 《柔軟的付費電話》 作為一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(guī)模高速火車網(wǎng)和最快互聯(lián)網(wǎng)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新興大國、一個得益于現(xiàn)代技術的大國,中國人出乎意料地對橫掃20世紀上半葉的現(xiàn)代主義非常冷淡。
2017-04-14
-
在欲望的深水區(qū)緩慢摸索
圖為根據(jù)愛爾蘭作家托賓的小說《布魯克林》改編的同名電影中一幕,留在故鄉(xiāng)的愛爾蘭姑娘惆悵地面對歲月流逝。
2017-04-14
-
沃爾科特:重鑄史詩的當代荷馬
德瑞克·沃爾科特 《奧美羅斯》 《星蘋果王國》 《海葡萄》 3月17日,德瑞克·沃爾科特逝世,舉世哀悼,在中國詩人和詩歌愛好者中掀起閱讀其詩歌的熱潮。
2017-04-12
-
他善寫超越常人的惡,寫不了超越常人的善
前些天我在微博上談論東野圭吾,有人跟帖說,他不就是個暢銷書作家么。
2017-04-09
-
冬天的黃昏:從一部絕版的文集說起
我第一次真正接觸普希金,是從《普希金文集》開始的。
2017-04-06
-
葉夫圖申科:我不善于道別
莫斯科時間4月1日傍晚,20世紀最杰出的俄語詩人之一葉夫圖申科去世,正值中國的清明節(jié)假期。
2017-04-06
-
武忠明:理性與信仰之間的裂隙,正是希望進入之處
切斯瓦夫·米沃什(1911-2004)生于立陶宛,二戰(zhàn)時參加了華沙的抵抗納粹的運動,戰(zhàn)后作為波蘭文化專員在紐約、華盛頓和巴黎工作。
2017-04-05
-
偉大的精致與溫存
“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:無論是面孔,還是衣裳,還是心靈,還是思想。
2017-04-05
-
科塔薩爾:馬爾克斯心中“人見人愛的阿根廷人”
胡里奧?科塔薩爾(Julio Cortázar, 1914-1984),阿根廷著名作家,短篇小說大師,拉丁美洲“文學爆炸”代表人物。
2017-03-31
-
大地歌者惠特曼
當我在亞拉巴馬清晨散步的時候, 我看到雌嘲鶇靜臥在它的野玫瑰巢上孵化雛鳥。
2017-03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