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金戈鐵馬去 楚風漢韻長
觀眾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里欣賞楚國金幣。
2023-07-25
-
領略南京“海絲”遺韻
早在600年前的明永樂時期,鄭和下西洋等大規(guī)模航海外交活動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梁,促進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。
2023-07-18
-
走近永樂時期的輝煌遺產
南京圖書館藏《永樂大典》殘頁。
2023-07-18
-
在沉睡的千年古器中 看到最早的“中國”
“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鎮(zhèn)館之寶——何尊,它來自西周早期,尊內底部鑄有122字的銘文,其中‘宅茲中國’就是‘中國’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……”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展廳內,懸在空中的“中國”古體字下,玻璃展柜里的那尊古樸文物靜默無聲。
2023-07-13
-
全國博物館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
全國博物館學名詞審定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全國博物館學名詞委”)12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成立大會。
2023-07-13
-
讓莫高精神代代相傳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把莫高窟保護好,把敦煌文化傳承好,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。
2023-07-11
-
觸摸文物的精神溫度
《觀念的形狀:文物里的中國哲學》:張曦著;生活·讀書·新知三聯書店出版。
2023-07-03
-
生動呈現文化交融的壯麗史詩
漢代藍地人首馬身紋緙毛布。
2023-06-27
-
年輕人為何愛上博物館
游客在河南洛陽朝陽鎮(zhèn)南石山村的唐三彩作品陳列展示館內參觀。
2023-06-27
-
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上線
打開微信小程序“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”,即可開啟觀賞山西文物的“云上之旅”,可以文物鑒賞,還可以導覽解說……這就是山西文物數字博物館提供的“云服務”。
2023-06-26
-
巴蜀石窟:散落鄉(xiāng)野的藝術瑰寶
唐代釋迦牟尼涅槃圖,位于四川省安岳縣臥佛鎮(zhèn)臥佛院。
2023-06-25
-
《人物龍鳳圖》中的女性形象
人物龍鳳圖 《人物龍鳳圖》又名《人物龍鳳帛畫》,出土于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,現藏于湖南博物院。
2023-06-25
-
古城輝煌 精品燦爛
元代木雕力士像 唐代金銀平脫寶相紋葵花銅鏡 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。
2023-06-20
-
科技護航,文物長壽更長安
在重慶三峽文物科技保護基地內,“文物醫(yī)生”運用各種“診療”設備對手里的文物進行精準治療,讓其煥發(fā)出新的活力。
2023-06-19
-
守護石窟藝術豐碑
大足石刻寶頂山大佛灣局部。
2023-06-13
-
展現文化遺產保護新氣象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要堅定文化自信、擔當使命、奮發(fā)有為,共同努力創(chuàng)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,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。
2023-06-09
-
文化遺產綻放時代新韻
數據來源: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、文化和旅游部 6月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(fā)展座談會上強調:“在新的起點上繼續(xù)推動文化繁榮、建設文化強國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,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。
2023-06-09
-
探訪以色列費特納米科學與藝術博物館
“藝術與科學總在山腳下分手,最后又在山頂上相逢。
2023-06-08
-
碧海遺珠:考古視野中的拉斯海馬
2023年5月22日至8月18日,“碧海遺珍——拉斯海馬酋長國出土瓷器與中國瓷窯址考古成果對比展”在浙江省龍泉市博物館舉辦。
2023-06-08
-
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
通過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為文物創(chuàng)建數字檔案;運用數字修復、3D打印技術實現文物重生……“衣袂飄飄、裙裾飛揚”,穿越700多年時空的永樂宮壁畫,躍然眼前、可觸可感。
2023-06-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