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讀格羅斯曼可能是我們一輩子的事情
瓦西里·格羅斯曼 《斯大林格勒:為了正義的事業(yè)》[蘇聯]瓦西里·格羅斯曼 著 紀夢秋 肖力寧 譯 上海三聯書店 近日,上海三聯書店推出《斯大林格勒:為了正義的事業(yè)》全球首個中譯本。
2025-02-17
-
國際出版業(yè)發(fā)展報告:市場增速放緩下的行業(yè)應對
在全球變局的大背景下,地緣政治事件不僅加劇了國際關系的緊張,更在多個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和一系列連鎖反應。
2025-02-14
-
托馬斯·伯恩哈德研究中心成立
托馬斯·伯恩哈德研究中心(Forschungsstelle Thomas Bernhard)開幕儀式1月22日下午六時在維也納的奧地利科學院宴會廳舉行。
2025-02-14
-
首個非遺春節(jié),近700家海外書店啟動“閱讀中國”全球聯展
乙巳蛇年是首個人類非遺春節(jié)。
2025-02-12
-
2024年法語文學:對現實世界的憂思與探尋
個體生命對歷史的注視 2024年10月,摩洛哥裔法國作家蕾拉·斯利瑪尼(Le?la Slimani)“他者之鄉(xiāng)”三部曲第一部的中譯本出版,作品名叫《戰(zhàn)爭,戰(zhàn)爭,戰(zhàn)爭》。
2025-02-10
-
青年作家安堂何塞以小說《D托邦》獲芥川獎
作家安堂何塞。
2025-02-07
-
如今還能做波德萊爾式的城市漫游者嗎?
也許在AI真正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后,從事創(chuàng)造類工作的群體總會有多多少少的應激反應,怕被取代,還是怕失去自己長期以來篤信并賴以生存的創(chuàng)造力?我不知道。
2025-02-07
-
為形容詞申辯
有誰可以說服大海 讓它變得通情達理? 摧毀藍色的琥珀、綠色的花崗巖 它能從中得到什么? ——聶魯達《問題集·五十》 柯施(Kenneth Koch)有幾行詩描述句子的誕生頗有趣味—— 一天,名詞們在街上扎堆兒。
2025-02-06
-
時代的植物性與動物性:韓江的寫作與全球癥候
近日,借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韓江的寫作為由頭,來自中國、美國、韓國、日本研究與求學的跨學科學者與藝術策展人,在一場圓桌會議中共同討論了時代的植物性、動物性與全球癥候。
2025-02-05
-
英國、日本文學館建設
在英國,部分名人故居承擔了英國文學館的功能,如莎士比亞故居、狄更斯故居、簡·奧斯丁故居博物館等等,為全球文學愛好者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。
2025-02-04
-
《小說不小》:解讀9位歐洲作家
1月18日,《小說不小——歐洲經典長篇小說九種》在上海半層書店舉行了新書分享會。
2025-01-26
-
2025年1月世界文學動態(tài)
《金融時報》|約翰·班維爾談寫作習慣 愛爾蘭作家約翰·班維爾近期受普拉多美術館邀請,擔任駐館作家。
2025-01-24
-
2024年中國文學“走出去”:立足專業(yè)譯介,融入全球出版業(yè)態(tài)
去年12月舉辦的第三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,網絡文學“走出去”提交了一份亮眼成績單,據《2024中國網絡文學出海趨勢報告》顯示,2023年以來中國網絡文學行業(yè)海外市場營收規(guī)模達43.50億元,同比增長7.06%。
2025-01-24
-
《芬尼根守靈》首個漢語全譯本出版
漢語世界的首個《芬尼根守靈》全譯本于1月16日上市。
2025-01-23
-
上色黑白版《藍蓮花》和張充仁傳記出版
《藍蓮花:上色黑白版》 張以菲和多米尼克·馬里克合著的《張充仁:旅行藝術家》 左起:埃爾熱筆下的米盧、丁丁、張 熱度不減的丁丁迎來了全新的一年! 上色后的原始黑白版丁丁歷險記《藍蓮花》1月8日由卡斯特曼出版社在法語地區(qū)出版;其作者埃爾熱的朋友、對該書創(chuàng)作有重大影響的已故中國藝術家張充仁的傳記也于同日上市。
2025-01-23
-
《尤利西斯》也是現代史詩,《小說不小》解讀9位歐洲作家
1月18日,《小說不小——歐洲經典長篇小說九種》在上海半層書店舉行了新書分享會。
2025-01-23
-
歷史記憶主導2025年法國文學冬回歸季
對法國出版界來說,除了夏末的文學回歸季,每年年初的冬回歸季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。
2025-01-21
-
這些外國人用中文寫作,也開闊了中國讀者的閱讀
不管使用什么語言,更開闊地了解世界、記錄世界,是寫作的根本,也是文化傳播交流的根本。
2025-01-16
-
24小時度過“16天” 布克獎作品《軌道》從另一種高度看地球
2024年布克獎獲獎作品《軌道》中文版新書日前在京首發(fā)。
2025-01-15
-
《德古拉》何以經典
《德古拉》是我二十多年前一口氣讀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說,當時的英文水平堪憂,但這本書的吸引力令我念念不忘,因此多年后的某一天起了要把它翻譯成中文的念頭。
2025-01-14